来源: 阅读: 6,739 次
2017年5月18日,“关药”质量评价体系建设与道地药材认证研讨会在吉林省集安市召开。
道地药材认证是贯彻《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中医药法》等重大国策,落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国家认监委签署的《关于共同推进中医药健康服务完善中医药认证体系的合作协议》的一项重要工作, 是提升中药质量,保障中医疗效的有效抓手,是国家行为、行业行动的体现。自道地药材认证规范(标准)起草工作在京启动后,相关认证标准的制定工作得到了各级政府特别是产区政府的重视、行业机构和业内专家的大力支持以及全国中药行业优秀企业的积极响应和参与。
在国家认监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指导下,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材检测认证技术专业委员会积极组织协调,在四川、广东、云南、河南、宁夏等地推动道地药材认证标准编制及部分品种的预认证工作。同时,国家认监委认证认可技术研究所、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及中药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现代中药资源动态监测信息和技术服务中心、解放军第302医院全军中药研究所、成都中医药大学等科研机构的专家也对道地药材认证的实施与认证标准的编制给予了大力支持,专家们深入产区实地调研,细致指导道地药材认证标准的编制工作。
本次“关药”质量评价体系建设与道地药材认证研讨会由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材检测认证技术专业委员会与吉林省农委中药材发展中心联合主办,康美新开河(吉林)药业有限公司负责承办。吉林是中药大省,以人参为代表的“关药”更是道地药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本次会议得到了吉林省、集安市政府的高度重视,来自吉林省科技厅、省中医药管理局、省食药监局、省工信厅、省农委、省参茸办公室、集安市人民政府等相关部门的领导出席了会议,与中国中药协会、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中药材检测认证技术专委会等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以及康美新开河、北京同仁堂、吉林敖东药业、葵花药业等企业代表共60余人一起,共商推动“关药”质量评价体系建设和道地药材认证工作的大计。
本次研讨会由吉林省参茸办公室主任冯家主持。会议开始,集安市市长杨文慧首先对“关药”质量评价体系建设与道地药材认证研讨会在集安召开表示热烈欢迎。他介绍了集安作为自古以来“关药”核心产区的种植生产历史和目前中药材产业情况,同时表示将对专家和企业开展关药道地药材认证给予高度关注和全力支持。
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毕明深在发言中表示,吉林是中药大省,产业发展空间和潜力十分巨大,吉林省正实施中药强省和“立足长白山发展道地药材产业”战略,推进道地药材认证对吉林发展道地药材产业的意义十分巨大,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将积极采取措施,对这项工作给予支持和配合。
原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现任中国中药协会会长房书亭在会议上发表讲话,对检测认证专委会积极推动道地药材认证工作的开展给予了积极的评价。房书亭认为,要充分理解认证工作的必要性,并展开深层研究,对质量评价体系建设的要点、难点进行充分探讨,取得阶段性的成果,推动道地药材认证的广泛开展。
原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李大宁在讲话中强调,开展“关药”质量评价体系建设和道地药材认证是吉林中药产业迈向新目标的重要一步,真正建立这一体系需要调动各方力量,共同深入研究。要加强产区的产业能力、增强发展潜力,就一定要抓住道地药材认证这一关键环节,让质量评价体系通过认证成为一种制度。最后,李大宁表示道地药材认证是一个新事物,国家提出了这个部委级的科研课题,这是中药产业发展的新机遇,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要以企业为主体,专家把关,政府支持。同时要鼓励各方联合,在一个品种或者一个产区内形成一股联合的力量,有最好的企业、最好的产品加入,有政府的支持和行业机构的配合,这样才能真正形成“关药”道地药材的品牌价值,促进“关药”产业的集约化、规模化发展。
检测认证专委会邓彬秘书长介绍了道地药材认证工作推进情况和中国中药协会检测认证技术专业委员会组织协调各地开展认证标准编制工作的进展情况,并表示专委会下一步将加大和产区政府、企业、专家的沟通协作,力争在今年8月份完成首批品种认证标准的评审,完成《道地药材认证规范》及《道地药材认证实施规则》,同时优先开展一批具有代表性的道地药材品种的认证。专委会还将在中药协会指导下,积极开展道地药材集约化、标准化种植及产地加工综合体模式研究和项目建设,计划于今年10月底完成1-2个综合体示范基地,以道地药材认证为核心,创建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质量管理新模式。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研究员、中药材道地性研究首席专家胡世林在研讨会上对《道地药材认证规范》通则作了解读,介绍了在品种标准编制时要注意的要点。胡世林还强调,道地药材认证和以往的其他认证不同,是对道地药材产品的一种更为严格、综合的质量评价,是在其他产品标准和质量标准基础上的一个提升,所以也需要我们专家和企业、和产区政府一起探索和研究,把标准制定这项重要工作完成好。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资源研究与保护中心副主任张本刚研究员从道地药材认证的标准编制和关键指标、认证流程、认证工作的重要性、与其他认证的区别等几个方面对道地药材认证进行了解读。张本刚认为道地药材认证标准的编制首先要符合《药典》,其次是对一些重要指标的标准编制要特别重视,包括道地药材的性状特征、特殊加工方法、成分、安全性、稳定性、可追溯等。关于道地药材认证目前应该是相对级别最高的,是国家认监委下达的标准体系编制任务,是国家提高中药质量的重大举措。作为专委会的专家他将积极配合、指导企业开展标准编制和认证实施工作。
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副所长王英平研究员代表吉林本地专家在会上详细介绍了道地药材“关药”的品质评价与认证标准研究成果。他在发言中强调,“关药”是道地药材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品种包括人参、鹿茸、五味子、细辛、龙胆、防风等,且具有单一、珍贵、用途广、对产区经济影响大等共同特点。“关药”目前的质量评价标准特别是人参、鹿茸等重要品种的品质评价标准还是比较完善的,但也存在单纯使用某一种成分指标评价、没有足够的细化评价指标等问题,希望借由道地药材认证提升和完善“关药”的认证体系,特别是通过道地药材认证实现第三方检测、可追溯,保证种植和生产过程的真实性,这样才能保证消费者利益和“关药”的品牌价值。
吉林省科技厅、省食药监局、长春中医药大学、省农科院特产研究所、省人参研究院、抚松县人参研究所、延边特色产业发展中心等部门的参会代表纷纷发言,高度认可道地药材认证工作的开展,并表示将对“关药”的道地认证标准编制和后续认证给予全力配合。
康美新开河、北京同仁堂、吉林敖东药业、葵花药业、参王植保等企业的代表在会上就首批“关药”道地药材品种的认证标准制定展开了讨论,也一致认同认证工作对道地药材资源保护、文化传承和市场发展的重大意义。同时代表们也表示,将在中国中药协会检测认证专委会的组织协调下,积极参与认证标准的编制,全力组织当地专家,力争做好首批品种的认证标准编制并积极开展认证的实施,以此推动“关药”产业发展,促进企业自身竞争力和产品品牌的提升。
本次会议的召开,不仅对“关药”产区道地药材认证工作具有重大推动意义,同时也为其他产区推进认证标准编制和实施认证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和借鉴,那就是道地药材认证的开展,需要各方达成共识,不仅是企业积极参与,同时也需要各级科研部门专家的协作和共同努力,更需要各级政府的重视和有力度的支持,才能取得快速推进和阶段性成果,形成对各个产区道地药材产业的有力推动。
研讨会结束后,参会领导和嘉宾对康美新开河(吉林)药业有限公司的人参种植、加工进行了实地观摩和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