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进入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材检测认证技术专业委员会官网! 免费注册
2025年01月13日
关注官方微信

>“链”出高质量 增添新引擎

“链”出高质量 增添新引擎

来源: 阅读: 2,685 次

陇西素有“千年药乡”和“西北药都”的美称。近年来,陇西县以打造“中国药都”核心区为目标,致力建设“丝路重镇李氏源、千年药乡养生地”,按照全产业链打造、全过程监测、全周期服务的理念,坚持以医带药、以药促医、医养结合、康养结合,突出中医药产业向大健康转型的鲜明导向,全面贯彻落实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政策措施,深入实施“双百五十”工程,依托“固链”“延链”“强链”“补链”四大抓手,全力创建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核心区。2020年,全县中医药产业总产值达到205亿元,成为富民强县的首位产业。

在康美甘肃西部中药城3号仓储库,工人们正在装运当归,准备发往外地一家药企。供货商岷县安捷中药材有限责任公司驻陇西办事处负责人张世刚介绍说,今年以来,公司康美仓储库已向河南、山东、安徽等地药企发送当归、黄芪、党参、柴胡等大宗药材1100多吨。

该公司的康美甘肃西部中药城50万吨中药材现代仓储物流及交易中心项目自2014年启动以来,已建成中药材标准化仓储库7.1万平方米,静态仓储能力达到20万吨。

陇西县气候湿度小、光照足、通风好,干而不燥、凉而不阴,形成了天然的阴凉库,药材存放不生虫、不发霉、不变质,是名副其实的“天下药仓”。

近年来,陇西县采取新建和改造“两手抓”的办法,实现了仓储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仓储质量的有效提升,最大限度地把全国各类中药材资源聚集到陇西来仓储、交易和加工。

与康美甘肃西部中药城一路之隔的天定高速文峰出口东侧,一片高标准中药材仓储区拔地而起。这是由广东一方制药有限公司旗下的甘肃中平仓储服务有限公司投资5亿元建设的中国中药陇西仓储物流中心项目。该项目总占地229亩,规划建筑面积4.85万平方米,全部建成后静态仓储能力将达到9万吨,动态仓储能力达到36万吨。

江能医药集团投资4.5亿元建设的甘肃中药材交易中心现代仓储物流中心项目,客户在线上完成交易之后,交易指令将会在第一时间下达到智能云仓的系统,实现自动配货。

目前,陇西县千吨以上仓储物流企业达到35家,年周转量达200万吨,基本实现了“药在陇西最全、储在陇西最优”的目标。

走进福星镇庞家岔村中药材产地初级加工厂车间里,映入眼帘的是一派繁忙的景象:十几名工人正忙着对药材进行清洗、切片、烘干、筛选,各条生产线忙而有序。

庞家岔村是陇西重要的中药材种植基地,80%的农户都从事中药材种植。今年,村里整合各类资金107万元,投资兴建了中药材产地初级加工厂。

“原药材经过初加工,一亩能提升附加值1300元左右。”村党支部书记邢世军介绍说。加工厂全面运营后,每年可增加村集体经济20万元,全村的人均纯收入也将得到提高。

邢世军说:“中药材的产地初加工,不仅解决了中药材的二次污染,而且因来源可寻、质量可靠,产品深受用户青睐。”

同时,在陇西工业园区内,进驻的各企业也纷纷不断延长产业链条,有效提升了企业竞争力,增加了产品附加值。

陇西千金药材有限公司始建于1998年,起初只是湖南千金药业集团设在陇西的道地药材收购点。为了充分利用陇西丰富的中药材道地资源优势,进一步拓展公司经营业务,提高经营效益,2015年该企业开启工业饮片生产。目前,年加工工业饮片近千吨,年产值4400多万元。2020年10月,GMP认证的中药精制饮片项目全新上马,为企业实现多元化战略发展开辟了新天地。

中药材加工业是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业附加值、提升产业效益,实现富民强县的重要环节。

近年来,陇西县规划建设了占地9平方公里的中医药循环经济产业园,并已累计投入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35亿元,先后引进入驻天津天士力集团、中国中医药集团、河北神威集团、湖南千金药业、甘肃奇正藏药、普尔康药业等知名中医药加工企业27家。在园区的辐射带动下,全县较大规模的中药材加工企业达到52家。其中,成药制造企业3家。引进国药准字号产品63个,研发健字号、食字号保健产品26个,个体加工户3000多户。年加工转化各类中药材35万吨,销售额近百亿元,安排就业5000多人。

中医药加工基本实现了由初级切片向饮片炮制、有效成分提取、成药制造、配方颗粒、保健品开发等精深加工全产业链的拓展延伸。

近年来,陇西县加快培育产业品牌,先后被命名为“中国黄芪之乡”“全国中药材(黄芪、党参)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陇西黄芪”“陇西白条党参”被认定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陇西黄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华夏药都”“天下药仓”两大类19个类别的产品和服务商标通过审查注册,培育了“惠森”“中天泰科”“陇山渭水”等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科技含量高的品牌产品。

“药材‘药财’,在我们这里当农民种药材,就能过上好日子。”村民黄小兰说,她在家种药材,丈夫在城里药厂务工,靠着“药财”,2020年她家在城里买了一套房,今年又买了一辆车。

黄小兰是陇西农民依靠中药材产业脱贫奔小康的一个缩影。

陇西县属温和半干旱季风气候区。受益于良好的自然禀赋,陇西中药材无论在品种上,还是在种植面积和产量上,都形成了明显优势。全县种植面积稳定在35万亩,占全县总耕地面积的21.1%。

近年来,围绕建设全国重要的“绿色道地”药源保障基地,狠抓绿色标准化基地建设,依托甘肃省现代农业示范园——中国药都·陇西药圃园,大力开展种子种苗繁育、新品种引进示范、野生品种驯化、标准化种植试验等工作,制定了黄芪、黄芩、党参等18个标准化种子、种苗培育和栽培技术操作规程,成为我省中药材地方标准。采取“公司牵头建基地、协会搭桥连农户、技术部门搞指导、乡镇配合抓面积、县上适当拿补助”的模式,每年筹措专项扶持资金400多万元,鼓励企业通过土地流转和“公司+基地+农户”等方式建立药源基地,引导药农推广应用无公害种植、秸秆生物反应堆等技术,充分保障药农,特别是贫困户的收益;每年建立标准化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5万亩、标准化种植基地20万亩,先后建立省级中药材(黄芪、党参、黄芩)标准化种植示范区3个。

2020年,全县建成3.18万亩中药材绿色标准化种植和生态种植示范基地,建立种子种苗繁育基地5万亩,建立标准化种植基地20万亩,从源头上保证了中药材道地品质,被国家工信部确定为“国家级中医药原料生产供应保障基地”。

“黄芪补气固表,党参养血生津,长期泡水喝,可以让人气力充足……”每天早上天刚亮, 53岁的贾随太就会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准时走进陇西县甘肃中药材交易中心的店铺里,手持手机自拍杆,直播带货。

几年前,老贾在孩子们帮助下学会了网络直播,经过几番尝试后,粉丝不断增多,生意越来越好。

在中医药产业发展中,陇西县在首阳镇规划建设了总建筑面积5.3万平方米的首阳地产药材交易市场,可满足3000多个固定商户和2000多个摊位正常交易,年交易原药材和切片50万吨、交易额近百亿元。

同时,陇西县积极探索“互联网+中药产业+金融服务+现代物流”的现代化商业服务模式。由省政府批复、甘肃江能集团投资建设的甘肃中药材交易中心于2018年1月正式上线运营,集交易、交收、仓储、物流、检测、融资、质量追溯服务于一体,运用全新的“互联网+中药产业+金融服务+现代物流”的服务模式,实现了“线上+线下”交易,打通了供应链上下游的商流、物流、资金流及信息流,有效解决了上下游客户信息不对称、商品质量不确定、融资难、交易成本高等问题,上线交易品种44个,日交易额500元至1000万元,被列为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企业。

康美西部中药城中药材交易中心于2018年1月启动运行,实行全天候经营,四期项目“一厂两馆”(中药材加工厂、陇西中医药博览馆和中医药健康体验馆)正在规划建设当中。

目前,全县建有各类中药材交易市场23处,中药材经营企业500多家。其中,37家通过GSP认证,32家获得自营进出口经营权证。年交易量100多万吨,交易额200多亿元,在全国市场上的占有份额达到20%以上,党参、黄芪等部分品种占到全国一半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