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阅读: 2,317 次
一场春雨过后,正是春耕春种的好时机。连日来,贵州省关岭自治县岗乌镇深耕细作,抢抓农时种植中药材。
“岗乌镇今年计划在简庄、大寨、谷目、毛草坪等村发展种植2250亩中药材,主要以党参和丹参为主,黄精为辅。”该镇政法委员、统战委员何巍说,为了高效发展中药材产业,县里专门指派相关专业人员到各乡镇实地考察,根据当地的气候、土质等自然条件,有针对性选择所种品种。
岗乌镇发展中药材产业,当地老百姓积极性非常高,这源自于岗乌人对中药材的一份特殊感情。
在岗乌镇的巍巍群山之间,历来就孕育着种类丰富的野生中药材。多年以来,岗乌人秉承着“靠山吃山”的发展理念,依托丰富的药材资源走南闯北,打响了“岗乌药材”的名头,至今都还有800余人常年在外从事中药材生意。
随着时间的推移,野生药材产量的局限性越发凸显,产业也逐渐走向下坡路。如何擦亮昔日的“金字招牌”,重拾“岗乌药材”这张特色“名片”?岗乌镇以今年全县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为契机,下足功夫,开足马力,全力推进全镇中药材产业向规范化、规模化、标准化发展。
为了更好利用土地资源,让一块地挣到两份钱,岗乌镇在大寨、简庄、毛草坪三个村套种党参800亩。在大寨村的柚子基地里,数十名农户或在翻犁起垄,或在摆放药苗,一派农忙人勤的好景象。
“药苗如果捏起来是软的,说明这个苗是病苗,就不要种下去;种植药苗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距离,不能种得太密,盖土要注意泥土的深度……”在柚子基地里,来自贵州黔药源中草药投资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的技术人员龙艳正在实地指导示范党参的种植要点,农户们在旁聚精会神地聆听着。
龙艳说,统购药苗、种植和管护技术指导,以及后期的统一收购都由公司负责,力争从源头上把控药材质量,方便后期建立起全程回溯系统。
“昨天两个人种植了9分地,赚了540元。我按照每亩600元的工价请农户耕地种药,人数由农户自己安排和分配,平均每人每天的务工收入都在200元以上。”种植大户王伟告诉记者,目前全镇每天有150人同时务工,预计4月中旬将全部种植完毕。
据悉,该镇中药材产业采取“镇平台公司+种植大户+村集体+农户”的发展模式,镇平台公司负责流转土地,种植大户负责种植和管护,村集体负责做好后勤保障,农户参与务工,产生利润后扣除相应成本,按照比例进行分红。
岗乌镇党委副书记、镇长贺永挺说:“在发展中药材产业之初,我们就总结了以往经验,把种植大户紧紧捆绑在产业发展上,不仅要求其要种植好,还要管护好,保障产业的稳定发展;此外,现在各村在家的基本都是无法外出务工的老年人,在‘家门口’发展产业,能够极大促进这部分人群实现有效增收。并且在产业盈利之后,除去所有成本,村集体能够按比例获得分红,这部分资金将用于推进村子在乡村振兴新阶段的各方面发展。”
上一篇:“神农采药地”崛起中药材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