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阅读: 2,503 次
以前青海人还认不清的黄芪、当归等中药材,如今成为我省农民脱贫增收的“致富药”,这是我省调整产业结构带来的效益。记者从省林草局了解到,目前,我省中藏药材种植面积达24.9万亩,年产量10.2万吨,实现产值8.25亿元,我省已成为全国第二大当归、黄芪集中种植区。
初冬时节,互助土族自治县台子乡的田野里一派繁忙,农户们忙着挖药材。“今年黄芪产量可观,亩产达到1200斤。”种植大户胡平基说,“今年种了100亩黄芪,价格也比去年好,这两天新采摘的黄芪就可以陆续运往甘肃定西了。”
原本种植油菜籽、小麦的农田,种上了黄芪、当归等中药材,这是我省农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近年来,我省农林部门因势利导,鼓励农民种植中药材,扩大种植规模。胡平基所在的村,黄芪、当归等中药材种植规模较刚开始有大幅增长,在当地农户收入中的占比逐渐增多。
我省中藏药材种植地主要集中在河湟谷地的浅脑山地区。值得一提的是,中藏药材当年种植当年增收,对脱贫攻坚和精准扶贫的贡献率明显增加。目前,全省以当归、黄芪为主的中藏药材种植区域从最初的农业区个别县(区),辐射到西宁、海东、海南、海北、黄南5个市州15个县(区),带动农户人数13.9万人,带动就业人员50.24万人,户均增收5461元。我省已成为全国第二大当归、黄芪集中种植区,互助、湟源等地种植的当归成为市场上抢手的“当归头”。
近年来,我省推进农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第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增加绿色优质林产品供给能力,稳定扩大中藏药材种植面积,建设河湟谷地中藏药材种植示范基地和育苗示范基地。同时,扩大林产品精加工和销售规模,实施品牌战略,进一步提高林产品附加值。大力发展中藏药材规模化种植,成为实现贫困地区经济发展、产业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的有效途径。中药材种植已成为林下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和农林部门精准扶贫的新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