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阅读: 4,264 次
近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2020年度四川省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共36项成果获得一等奖,80项成果获二等奖,147项成果获三等奖。其中,《川产道地药材品质保障关键技术与产业化应用》项目获“科技进步类一等奖”。
该项目的主要完成单位包括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大学、华润三九(雅安)药业有限公司、四川新荷花中药饮片股份有限公司、四川逢春制药有限公司、四川华邑检测认证服务有限公司、四川圣棠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四川姜黄大健康科技有限公司。主要完成人包括赵军宁、李青苗、彭成、方清茂、张翼冠、唐莉、刘震东、黎勇、华桦、杨安东。
据介绍,该项目针对川产道地药材全产业链品质保障与产业化转化应用的关键技术难题,产学研跨界结合,历时近20年,从川产道地药材种质资源、药材生产、品质评价、质量保障及产业示范等五大环节开展持续攻关与创新。该成果以道地药材全产业链质量保障的痛点为导向,以高新技术的跨界融合为突破口,推动川产道地药材大品种、大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完成86种川产道地药材的生产区划和区域生产区划、100种川产道地药材及大宗品种转录组(100T-SGH)、50种川产道地药材688份种质资源保存、8种川产道地药材种子种苗繁育技术、2种川产道地药材生态种植示范技术、4种代表性川产道地药材大品种全产业链高质量产业化示范、31个BioTerraHerbs和Herbtheory两大系列基于川产道地药材及经典名方的美国膳食补充剂开发与国际化等系统性研究,建设川产道地药材系统研发工程化平台、标准化工作平台、第三方检验检测平台、中药资源动态监测平台以及7S道地保真体系与溯源平台等5大技术支撑和服务平台,新建川产道地药材高品质种子种苗基地、药材种植基地累计50000余亩,新增饮片/中成药高质量示范生产线6条,产能提升20%以上。项目组成果转化获得的直接经济效益累计超过60亿元,其中近3年(2017、2018、2019)实现销售收入15.21亿元。
项目组国内外公开发表论文122篇(其中SCI论文14篇),主编出版《广义中药学导论–中药大品种与大健康产业发展思路与路径》、《四川省道地药材生产区划》等专著4部,国内外发明专利授权27项(其中美国发明专利授权2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7项,研制川产道地药材技术标准并发布21项。项目组成果转化获得的直接经济效益累计超过60亿元,其中近3年(2017、2018、2019)实现销售收入15.21亿元。本项目的技术成果还为川药大品种银杏内酯注射液、参附注射液、蓝芩口服液、银马解毒颗粒、补肾润肺口服液等大品种的品质保障提供专门的技术支持,近5年累计实现产值111.54亿元。本项目还积极主动在贫困地区建基地,发展道地药材种植生产,通过大力推广应用本项目成果,近3年,丹参、川贝母、姜黄带动贫困户1000余户次3000余人次实现增收,户年均增收5000元以上。
该研究成果为发展优质川产道地药材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撑和关键技术支持,为推动川产道地药材品质保障与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做出了开创性贡献,在全省重点地区、重点企业得到推广应用,为我省制定《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川产地道药材全产业链管理规范及质量标准提升示范工程工作方案》、《四川省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5)年》、《关于开展“三个一批”建设推动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重要文件的重要依据。还为我省中医药标准化委员会、四川省种子站、巴中市巴州区巴药产业发展局等指导中药材布局、技术措施及推广、技术培训等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撑。不仅对于保障和提升本地区中药材质量意义重大,更是在支撑中医药事业和产业健康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有力保障我省中药材产业发展,提升我省中药材质量,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中医药需要和生态环境需要。在资源保护、环境保护、区域经济发展、解决大量当地农户就业、增收等方面均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