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进入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材检测认证技术专业委员会官网! 免费注册
2024年12月22日
关注官方微信

>由“扶生存”到“扶发展” 湖北316万贫困人口依托产业脱贫

由“扶生存”到“扶发展” 湖北316万贫困人口依托产业脱贫

来源: 阅读: 3,173 次

产业扶贫是实现脱贫目标最有力最可靠的支撑。6月4日从省农业农村厅获悉,我省37个贫困县已形成54个扶贫主导产业,316万人直接从产业发展中受益,实现了由“扶生存”到“扶发展”的根本转变。

 湖北农业资源十分丰富、产业基础较好,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指引下,茶叶、食用菌、道地药材等一批特色产业迅猛发展,已成为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依靠,也成为未来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基础。武当道茶、恩施玉露、随州香菇、蕲春蕲艾等名优特“金字”招牌响誉全国。
 村有主导产业,户有增收项目。37个贫困县建成2000多座产地初加工设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实现全覆盖,建立村级服务网点5786个,贫困村专业合作社实现全覆盖。
 全省建立健全“政府扶龙头、龙头建基地、基地联农户”的帮扶带动机制,推行“合作社+基地+贫困户”“合作社+贫困户”等经营模式,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运用订单、股份、劳务、服务、租赁等方式与贫困户进行利益联结,变贫困户“单打独斗”为“嵌入产业链条”,探索出“藤上结瓜、入股分红、资产收益”等带贫路径。特色突出的有武汉市“三乡工程”、黄冈市“五位一体”、十堰市“三金增收”和恩施州“121+X”等模式。
 中央、省级支农专项资金向贫困县倾斜,2016年以来共安排贫困地区支农投入135亿元。今年疫情发生后,全省推动“农7条”“农9条”“农20条”等重大政策在贫困地区落地落实,千方百计帮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复工复产,贫困地区241家省级龙头企业直接吸纳贫困人口就业近4万人。在央视和各级媒体、各大电商平台大力支持下,湖北贫困地区主要农产品产销转旺。

融入产业链 田野添生机

 打赢脱贫攻坚,重在发展产业,成在发展产业。
 刚刚出炉的一组数据令人欣喜:全省有劳动能力、有劳动意愿的贫困人口中,316万人依托产业摆脱贫困。一篮菜、一片茶、一只小龙虾,汇集成贫困地区农民摆脱贫困的重要力量,成为未来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基础。
  长阳高家堰镇流溪村,曾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
 如今,流溪村成了周围人羡慕的地方——去年全村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3200万元,人平纯收入达8721元。
 “产业做起来,百姓的腰包也鼓起来了。”村支书任云木说。
 流溪村人多地少,主导产业薄弱,几年前,省测绘局、县科技经信局等单位干部走进流溪村,进行对口帮扶。结合水域丰富、阳光充足、夏长冬短的特点,他们锁定最为契合的产业项目——大力发展种苗、延秋蔬菜、采摘瓜果等农产品。
 几年间,13个蔬菜大棚沿着流溪河建起,番茄、黄瓜、辣椒、甜瓜和四季豆等品种获得“绿色食品证书”,销售不愁,闲土地变成了“金土地”。
 贫困村大多处在偏远山区,绿水青山是当地最大的资源。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明确要求是,所有贫困村、贫困户至少发展一项产业或者参与发展一项产业。
 一批批特色产业依托当地资源,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据省农业农村厅调查,全省37个贫困县已形成54个扶贫主导产业,几乎所有有劳动能力、有劳动意愿的群众都参与其中。
 不求“高大上”,但求“特绿优”。全省创建了28个省级以上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打造了武当道茶、恩施玉露、随州香菇、蕲春蕲艾等名优特“金字”招牌,“三品一标”品牌数达到1021个。
 良好的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流溪村的故事在荆楚大地上不断上演。

从单打独斗到融入产业链

 68岁的田文仙是来凤县大河镇白果树村贫困户,与村里另外200多农户一样,他也加入了金凤翔茶叶专业合作社。
 几年前,金凤翔茶叶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看中白果树村的生态茶园,以每亩每年300元的租金与村民签下租地协议,集中改造茶园。
 “土地流转有租金,自己还在茶园当修剪工,务工收入也不少哩。”田文仙说。
 一块土地,产出两份收益。白果树村“专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产业扶贫模式,将企业与农户拧成“一根绳”。
 变贫困户“单打独斗”为“嵌入产业链条”。全省推行“合作社+基地+贫困户”“合作社+贫困户”等经营模式,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运用订单、股份、劳务、服务、租赁等方式与贫困户进行利益联结,探索出有效的带动模式。
 黄冈市创新“政府+市场主体+农户+银行+保险”五位一体模式,十堰市贫困户依托租金、薪金和股金脱贫增收,恩施州探索一个龙头企业带领两个专业合作社,引领一个特色产业发展。目前,37个贫困县规模以上龙头企业达2060家,建立4.3万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贫困村专业合作社实现全覆盖。
 市场主体强,农户才能富。我省制定出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意见,从金融、用地、人才等方面培育市场主体,探索建立绩效评价体系,将带贫减贫成效作为重要参考依据,确保贫困群众实现稳定增收。

“键盘上”增收开新局

 “风雅房县,千年传承。诗经源头,黄酒故乡!”房县县委书记蔡贤忠走进直播间,现场打开一瓶黄酒,满斟一杯,一饮而尽。
 一场直播,迅速带动房县黄酒线上销售。农产品卖得好,贫困地区老百姓的信心更足了。
 受疫情影响,湖北农副产品一度销售不畅,贫困户增收面临挑战。在中央指导组和农业农村部组织推动下,国内多家媒体纷纷行动,各大平台网红主播直播带货,几十位县市领导卖力“吆喝”,将湖北农产品推向大江南北。
 兄弟省份竭力支持。广东省鼓励机关、医院、高校、国企等单位食堂,优先采购湖北地区农产品;上海江阳水产批发市场、广州黄沙水产批发市场、成都水产批发市场和南京众彩水产批发市场的醒目位置,打出宣传语:“欢迎湖北小龙虾回来”;广西、湖南等农贸市场与武汉白沙洲、四季美等农贸批发市场签订购销合同。
 爱心传递,消费回暖。茶叶、水果、香菇等贫困地区主要农产品销售难题得到缓解。秭归脐橙、长阳椪柑等水果如期“售光”,香菇库存持续减少,扶贫产品产销转旺。不少贫困户感叹:原以为今年增收“泡了汤”,没想到比去年还要好!
 危机孕育商机。这场疫情给我省农业企业上了深刻一课,面对新形势,他们开始主动转型,瞄准线上市场,通过优化电商平台、上线天猫销售、网络直播带货等方式,为贫困地区农产品销售打开了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