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阅读: 2,929 次
相关数据显示,四川全省中药材品种达5000余种,蕴藏量超过100亿吨,居全国前列。但中药材生产技术相对落后,集成度低,重产量轻质量,从而导致中药材品质下降,影响中药质量和临床疗效,损害了川药信誉。笔者获悉,近日,四川省印发了《川药产业振兴工作推进方案(2019-2022年)》,方案提出,四川省将加快由中药材资源大省向中医药产业强省转变,到2022年,中药材面积达800万亩,综合产值1200亿元以上,综合实力进入全国前五。
根据方案,四川省将建设一批设施标准、管理规范、特色鲜明的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到2022年,新建、改造规范化基地50万亩,新增一批按照GAP标准进行建设的基地,辐射面积达100万亩,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达800万亩。另外,方案还指出,四川省将培育一批创新力强、规模大的中药企业集团,到2022年,着力培育销售收入超百亿元的中药企业1个,超50亿元的1-2个,超10亿元的3-5个,企业或专业合作社订单面积达到70%以上。
一直以来,四川省高度重视中医药强省建设和中医药产业发展,把中医药产业列为十四个重点发展产业之一,确立了由中医药大省向中医药强省转变的战略目标,并特别指出要制定川产道地药材目录,探索制定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激励政策。
本次方案还指出,在发展路径上,四川省将实施科技能力提升、规范化基地建设、产业化水平提升、品牌市场培育、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发展等五大工程。如在科技能力提升方面,四川省将加强资源保护与利用、推进育种创新、推动良种繁育、强化技术集成、推进溯源体系建设。到2022年,全省中药材生产科技水平明显提升,组建省级中药材创新团队1个,中药材技术推广指导小组1个,重点推广一批中药材品种,建设一批中药材良种繁育基地,示范推广野生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推广品种1-2个。
而在产业布局上,四川省将中药材产区划分为四川盆地药材生产区、盆地边缘山地药材生产区、川西高原及川西高山峡谷药材生产区和攀西地区药材生产区四个区划,建设彭州市、三台县、中江县等中药材产业重点县32个,打造川芎、川丹参等24个中药材品种,重点打造一批道地药材。
四川省还将增强中药工业优势、加快天然植物提取物产业发展、壮大中医药衍生品产业、做强中药材大品种健康产业链、发展中药养生旅游。到2022年,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得到迅速发展,培育“中医药 文化旅游 健康”产业模式,实施中医治未病行动促进健康四川建设,推进中医药康复发展。
“提升川产道地药材治理,擦亮川药金字招牌,对保障四川省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满足群众医疗卫生需求、促进川药产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相关人士如是表示。
另外,对于川药发展,还有人士建议,建设川药基原控制平台,加强原产地保护,建立药材种质资源库和鉴定与评价技术体系,对基原不对的品种进行及时有效干预;建设川药炮制规范平台,推进中药材产地初加工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减少加工过程污染,提升加工品质;建设川药饮片质控平台,制定高于《中国药典》标准的川产道地饮片质量标准和综合评价方法,并用于品种对比、品质评价,为饮片的优质优价提供依据。
据了解,近年来,中药产业已成药品高质量发展的“兵家必争之地”和脱贫攻坚的重要产业支撑。从种植养殖到配方使用,中药产业横跨“一二三”产业,任何一个环节都将影响整个产业发展和产品质量安全。对此,四川省也不断推进川产道地药材示范工作,如2019年初,四川省出台了《关于印发川产道地药材全产业链管理规范及质量标准提升示范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今年5月,四川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11部门联合印发了《川产道地药材全产业链管理规范及质量标准提升示范工程工作方案》。一系列利好政策的出台,对于力促川产道地药材产业链全面升级,夯实中医药发展基础,擦亮川药品牌,实现中药材生产区域布局和产品结构优化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