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阅读: 1,500 次
仲夏,万物葱郁。走进宜君彭村中药材种植园,这里种植着80多个党参品种,而湫沟村、西洼村、常喜安村、赵塬村等集中连片种植着黄芪、黄芩等中药材。“许多村民都把土地流转给村集体用来种植药材,现在,村子里种植了不少药材呢。照这样发展下去,我家的日子会越来越好。”彭村村民李小芳说。同样,在耀州区、印台区、王益区等地,也建立起了一批规范化、规模化中药材种植基地,正在有计划扩大着中药材种植面积。
在耀州区关庄镇杨塬村300亩白芍种植基地,村民许玉花正在除草,她家里有20多亩地,由于缺劳力,2016年,她把其中10亩坡耕地流转给陕西中正绿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基地,夫妻俩就到公司长期务工,许玉花说:“流转土地一年收入3000块钱,我俩在公司做活,收入大概3万块钱,活也轻松,也把屋里照看了,我看种药效益还挺好的,准备下半年跟上公司种上5亩白芍”。
近年来,耀州区关庄镇杨塬村利用独有的自然资源,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打破单一的传统种植模式,引进陕西中正绿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建成中药材示范种植基地,种植黄芩、白芷、白芍、板蓝等。通过“村集体经济联合社+公司+农户”的形式,形成了互利共赢的中药材发展格局。如今,像杨塬村这样依托中药材种植,拓宽村民致富路的村子还有很多。
绿色作底色,特色促发展。截至去年年底,全市中药材面积达到30.69万亩,形成耀州西北部山区、小丘照金沿线,宜君雷塬片区、彭镇片区,印台305沿线5个2万亩以上的产业带和孙塬园区、石柱片区、黄堡塬区、王石凹片区等4个万亩以上的产业带,规模效应初步显现。
近年来,我市围绕中药材道地品种选育、规范化种植、产地加工等进行全产业链培育,破解关键技术难题,培育壮大龙头企业,着力提高产量和效益,推动全市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
同时,大力开展野生资源保护、野生驯化研究,加强野生中药材人工抚育。以封禁、人工补种等形式开展连翘、山桃、山杏等野生中药材的保护和抚育,2021年,野生抚育面积达10万亩;积极开展野生变家种研究与推广工作,陕西起源公司研究并掌握白芨、重楼、半夏等濒危药材的繁育技术,为中药材种质资源保护及产业可持续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同时种苗繁育基地建设有较大进展,以黄芩、连翘、黄精、苍术等道地适生品种为主,积极打造种苗繁育基地。建立了耀州区郝庄园家庭农场黄精种苗繁育基地、石柱镇铁龙村经济联合社苍术苗种繁育基地、宜君县明辉种养专业合作社连翘苗木繁育基地、王益区弥尔天诚生物科技公司黄芩种苗繁育基地、宜上丰衍丹参等8个种苗繁育基地,面积达3000余亩,有效地缓解了种苗稀缺的问题。
经过对中药材种植技术的试验研究,结合当地实际,逐步完善种植技术,目前已制定《丹参种子育苗技术规范》《丹参垄作栽培技术规范》地方标准草案,已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核准列入2022年市级地方标准制定项目。通过技术培训、田间指导等形式引导药农开展测土配方施肥、生物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加强规范化管理,确保中药材品质。同时积极探索黄芩地膜覆盖、丹参垄作栽培、粮药套种、林下种植等新技术、新模式,积极发展中药材高效示范基地。此外,组织多家中药材企业赴北京、上海、广州、南京、西安、杨凌等地参加各种会展,2021年在杨凌农高会,我市2项中药产品获后稷奖,药王故里中药材在全国的影响力不断提升。
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带动了一大批中药材深加工企业,目前已建成投产富秦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丰金银花合作社、陕西药王故里艾叶有限公司、陕西宜上丰衍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宜君县国彪农场等10个产地加工基地,有效解决了产地晾晒、烘干、贮藏及后续整理等问题。同时,积极开展中药材保健产品的研发和生产,现有艾条、艾被、艾枕、艾叶饼、薰衣草精油、金银花茶、菊花茶、黄精茶、黄精酒等中药保健产品20余种,延长了产业链,开辟农民就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中医药种植产业链不断延长。